English

谁可以代表人民

1999-01-2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蔡元培和民国初年的政治观念 我有话说

清帝退位,民国成立,临时约法颁布,民主共和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。孙中山向大家解释,总统不过国民公仆,应当遵守宪法,服从舆论。

南北统一不久,即1912年6月发生了第一次内阁风潮,即国务总理唐绍仪因不满袁世凯侵犯责任内阁总理的职权,弃职离京。如何解决内阁危机?同盟会和袁世凯发生分歧。第一届内阁由赞成共和的各党派联合组成,政见不一。于是,为解决内阁纷争,同盟会主张政党内阁,即由议会多数党执政。但无党派的袁世凯主张人才内阁,即不问党派的混合内阁,以便他操纵内阁。同盟会为贯彻政党内阁的政治主张,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,认为责任内阁阁员与总理负有联带责任,决定同盟会阁员向总统辞职,并决定同盟会员不得参加下一届内阁。同时辞职的是参加统一后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同盟会四位部长,即教育总长蔡元培、农林总长宋教仁、司法总长王宠惠、工商总长王正廷(原为陈其美,未到任,由王代)。

7月2日,以年长的蔡元培领头,同盟会四总长当面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辞职。袁世凯为坚持其人才内阁的政治主张,表示挽留说:“我代表四万万人民挽留总长。”蔡元培当即回答说:“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。”(见《民立报》1912年7月27日)事后,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流言,说蔡元培回答:“元培亦代表四万万人辞总统”。这种流言带有对同盟会政策进行攻击的意图。为此,蔡元培不得不发表谈话进行澄清。这里涉及一个政治观念问题,即谁可以代表全国人民?

蔡元培解释说:“盖大总统(即袁世凯——引者)此言,所以表明其挽留之意,非由个人之感情,而实代表人民之公意。我答之曰:‘元培亦对于四万万人之代表而辞职。’亦所以表明我等对于大总统而辞职,非诉于大总统个人,而实诉于国民全体之代表也。而外间乃传为我亦代表四万万人,我虽不通,亦不至离奇乃尔。”

袁世凯当时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合法选举出来的临时总统,按照共和的精神,总统是国民公仆,同皇帝不同。不过,总统是由人民选举(间接通过议员)的,所以,他也代表人民。袁世凯很能迎合民党的心理,话说得很得体。蔡元培作为一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,完全清楚这一原则,所以,回答也非常得体。他自己只是一位总统任命的内阁部长,当然无权代表四万万人民,只有合法选举出来的总统,可以这样说。所以,蔡元培承认袁世凯是人民的代表,而对于外界带有攻击性的流言表示不满。这是当时的历史局面,至于后来袁世凯的真面目暴露出来后的问题,另当别论,不可一概而言。近来有人著文,认为袁世凯以人民代表自居是“无耻”,这是不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缘故。至于有人说到宋教仁回答“我代表四万万人拒绝你的挽留”,则完全是现代人无中生有编造的故事,这种编造也反映了当前某些人不正的学风。

这件事,在民国初年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,但毕竟代表了中国社会观念上的进步。所以,袁世凯后来妄想复辟帝制,完全得不到社会上的同情和支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